风吹沙:与该相遇的人相遇
3月17日下着雨。天已阴雨了好多天,对于生活在不南不北地方的人来说,倒春寒司空见惯。我去地铁站接了刘又生姐姐和质点姑娘,调转车头向那相隔不远的“远远乡”飞奔而去。
一枚回来了。打出这五个字,心生无限感慨和酸涩。四年多远隔重洋,理解那份思乡心切,又觉得这一切是多么不易。好在关山远隔,终要回家,任何阻碍都阻挡不住。
林世钰写家乡一座九百多年的古桥万安桥毁于大火之痛,传递着海外游子心中牵挂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如同风筝,飘得再高再远,线依然在地上,那是根。但我知道有许多痛骂,什么分,什么奸。就是这样的分啊奸啊,三年前国内疫情爆发缺医少药时,搜遍超市把口罩、手套、防护服、药品等等寄回国,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那天一枚在群里分享了一段话,瞬间戳中了我。她引用了白居易的诗表达心念:“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三年的阻隔,对这份沉甸甸的情感深有感触,也懂得。那些她尊敬的,要见的,眷恋的人和事,这一次终能得偿所愿了。
当一枚给我发来微信,她想见大家,尤其我,因为我最近。我说我去见你,没有丝毫犹豫。
2020年,当我在痛苦、愤懑中找到那个中国人的“呼吸阀”时,一枚已经在为维护这千万人每天祈盼的“呼吸阀”辛勤耕耘了,海啸的期盼和海啸的谩骂滚滚而来,这不能动摇她把真实和常识,把底层的痛苦呈现出来的坚定信念。二湘的空间在升维降维里艰难跋涉,那些围攻的潮水一波一波。她们,只有她们,凭一己之力在那个没有春天的春天,给多少痛苦压力下的人们送来如春般的慰藉。这是一个人的千军万马。一枚在接力文后的编辑手记里的话我一直记得,“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对啊,向着标杆直跑,一往无前。这不正是园地一直在做的吗。
终于相见了,终于。当几年前第一次与一枚接触,她说自己是哪里人,我惊诧那个距离之近,我们是隔壁老乡。当时想,不知今生有没有缘分相见啊?擦肩而过的人太多了,不是每一份相遇都值得相见。
一枚穿着鲜红的羽绒服,灿烂地笑着从远处跑来。她的笑一直以来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一览无余笑到最灿烂。我总觉得这样发自肺腑的笑意和我们不能尽情释放的笑容有什么质的不同?我一位尊敬的网姐说,这是两个不同地域生长出来的笑。哈,深以为然。
拥抱拥抱,亲切而熟悉,这种毫无障碍的亲切和熟悉里有一份感动,来自于相知,万里之遥的同频共振。刘姐高兴得像小女孩,质点腼腆着。小姑娘在2020年还在高中时就关注疫情,追寻常识,成了方方日记的忠实读者和之后一枚园地《民声》系列的作者。记得2020年她考大学,群里的叔叔阿姨们为她出谋划策,热心推荐,终于小姑娘凭着自己的努力上了理想的大学,来到六朝古都南京,这是园地的喜事。年轻的后浪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一直执着的园地的希望。
袁海大哥已经先期到了,他打破了既有的行程,从上海赶来,想第一时间见面的心情有多迫切。
在一枚家,我们拜望了一枚的父母,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因为远道回来的小女儿开心得不得了。儿孙绕膝,天伦之乐是老人的向往。想起《诗经》里的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份亲情,儿女怎么回报都不够。一枚经常提起她的两位哥哥,有宠溺的哥是幸福的,可以一直宠溺到老。大哥话不多,但热情周到。看出来对妹妹和妹妹朋友的无微不至。
席间说到了“书”的故事。蓝皮封面熟悉的书,当初因书而掀起的滔天巨浪,今天静静地摆放在这里,说着它历险的故事。它所承载的一切将与它的文字一起进入我们的记忆,更进入历史的记忆。
在当地一中门口,一枚的母校,我们和曾经的学霸留影。听着学霸少时的故事,绣溪公园奔跑着小小的身影,曾经一个顽皮的小女孩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那个成熟长大的她,在寻找少年的足迹,沧海桑田,她与她的童年相遇,也带着我们和一个小女孩的童年相遇。这是怎样的一份美好。
一枚带我们去看了使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的黄金塔,1000多年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难能可贵的是真迹而不是仿建。在文物一次次被毁的时间长河上,能保存下来的文物如稀世珍宝。如同有朋自远方来,我总是要带到清光绪年间所建的镇淮楼,远眺被百度百科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的文昌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如同献宝似的。对这些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总是在家乡这个符号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记忆之门,家乡的山水人文谁不爱啊!
古诗有云:“相见时难别亦难”,还真有点,短短的一天,其实满打满算也就半天吧,就像是相识多年。道别时,拥抱来拥抱去,好像不足以表达惜别之情。一枚站在小区门口,还是灿烂地笑着,一览无余。我们也站在车旁说着你先走我先走。但我们得赶紧走,不然依依不舍这个词要蹦出来,因为一枚的肢体语言已经表现出来了。袁海大哥拍下了这一瞬间,瞬间成永恒。
想起一枚接力编辑手记里的话:“经过了这日日夜夜从日记到接力的陪伴,我们都已经不再相同。”与三年前的我们相比,已经不同,我们不再孤单,不再犹豫,多了点相知,少了点独行;多了点勇敢,少了点胆怯,还有一点点火光在远方。
摘一段我曾经在一枚文下的留言,今天读来依然有力量:
有人说:如果人类无法感知物伤其类的切肤之痛,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活着的意义,将被彻底否定。我已经看到那些冰冷的数字启程了,他们要去到一个叫“遗忘”的地方。而我们努力把文字刻下来,用记忆去祭奠,去抚慰,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告慰。
方方日记已在3月24日收官,那美好的战已经打过了。5月29日60篇接力文也已完结篇。120天的相伴,每一个不眠之夜。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接受考验,来自病毒的,更是来自人性的。好在我们守住了,并还将继续坚守,因为我们看到了彼此的光。
许多人都记住了方方日记结束篇里圣经里使徒保罗的那三句话,而更深地撞击我的是方方老师置顶的话:
“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也要把他们写上历史的耻辱柱。”
没有后退,没有。这种力量感召了无数的人从沉默中走出来,也使另一些人害怕。我相信悲悯的心肠和文字的脊梁,大道不孤。
大道不孤!
20230331
【作者简介】风吹沙:喜欢读书,追寻常识。一枚园地耕耘者。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我手写我心。